NEWS Information
央廣網北京2月10日消息 近日,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《“十四五”建筑業發展規劃》(以下簡稱《規劃》),提出到2025年,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%以上;新建建筑施工現場建筑垃圾排放量控制在每萬平方米300噸以下,建筑廢棄物處理和再利用的市場機制初步形成。
據了解,裝配式建筑是以構件工廠預制化生產,現場裝配式安裝為模式,以標準化設計、工廠化生產、裝配化施工、一體化裝修和信息化管理為特征,整合從研發設計、生產制造、現場裝配等各個業務領域,實現建筑產品節能、環保、全周期價值最大化的可持續發展的新型建筑生產方式。裝配式建筑主要分為混凝土裝配式建筑、鋼結構裝配式建筑和木結構裝配式建筑,這種建筑的優點是建造速度快,受氣候條件制約小,環境污染小,節約勞動力并可提高建筑質量。
另外,《規劃》提出了加快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、健全建筑市場運行機制、完善工程建設組織模式、培育建筑產業工人隊伍、完善工程質量安全保障體系、穩步提升工程抗震防災能力、加快建筑業“走出去”步伐等主要任務。
其中提到,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,積極推進高品質鋼結構住宅建設,鼓勵學校、醫院等公共建筑優先采用鋼結構,培育一批裝配式建筑生產基地;加快建筑機器人研發和應用,積極推進建筑機器人在生產、施工、維保等環節的典型應用,輔助和替代“危、繁、臟、重”施工作業;鼓勵建筑企業、互聯網企業和科研院所等開展合作,加強物聯網、大數據、云計算、人工智能、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建筑領域中的融合應用。